越接触一些特殊学生,越感觉原生家庭的重要性。本文中所涉及案例均为混合编写,并未有所针对,不必探究对号入座。
祖传的价值观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具有极强的影响
曾经有学生假期留校,已经提前提示过假期留校可能会有一系列加强管理的措施,如果一定要留校就必须配合管理,告知书签了,等到真正留校时候,一通抱怨。遂在和家长确认留校知情同意之时向其表示需加强安抚,家长表示理解,五分钟后接到电话,家长义愤填膺的质问为什么没有安排志愿者帮忙搬宿舍。因为家里面有疫情遭了灾,学校为什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的抱怨其实也是家长价值观的一个侧面反射,投射出来了“我弱,你就必须帮我”的一种逻辑。不得不感叹家长的价值观在学生本人性格方面影响非常之大。
虚假的爱
还有一种对学生本人伤害更大的是,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本身虚伪的关心与关注,话说的漂亮,实际上确是漠不关心。有这样一种家长对于学生反射出来的身心问题,不愿意承认,甚至不敢承认,为了逃避需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关注和爱护而逼迫孩子伪装。可能我们真的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家长存在,但确确实实有时候遇到特殊群体同学做家校联系时候经常反问的几个问题如下:
为什么我们孩子送到你们学校就会出问题了?他平时再家里都好好的?你们学校是不是要逃避责任?
身心疾病的定义往往是长时间的心理出现一种痛苦的状态,这个状态无法通过自然调节而去改善,问题一定不是短时间的突发的(神经、精神类疾病除外,这一类往往是病理性质的,和遗传关系相对较大)。而这一类学生往往伴随着人际交往问题和亲子冲突,特别是亲子关系的处理。
而这一类问题的调节就必须配合家校一起努力,因为病因的根在亲子关系上面,无论校方如何努力,没有家长的配合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这些家长往往在我们开展了家校联系,甚至下达了危机干预单以后,一是表示难以置信。二是认为夸大其词(也是伴随心理知识不大普及的原因)一般来讲有自杀念头并且付诸过实践的同学实际上都具有相当的危险性了,必须由专科医生介入治疗。家长往往认为这些事情离自己很远,但往往当这个事情发生后逃避自身责任,转嫁自身愤怒。第三个表现就是表示一定会积极配合,但是却不断自我说服,最后遇到实际的到校配合治疗或者看护确一直推脱,并要求学校承担看护责任,仿佛学生在学校就上了一道生命保障。
遇到此往往都感觉很无力。
👍
💖
💯
💦
😄
🪙
👍
💖
💯
💦
😄
🪙